第28章 八王坐镇,三路会剿(1/2)

作品:《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奴才以为,自今年桂北一战后,又兼云南、川东丧地,就江南而言,我大清兵力已与南廷落于下风。”

“眼下,江南豫亲王和洪学士麾下尚有镶白旗满蒙汉军士共计一万三千人,各绿营汉军约十万左右;江西方面,征南大将军谭泰、定南将军佟图赖麾下辖两黄旗、正蓝旗各一部,总计四千余人,另绿营约四万人。”

“福建方面,都督佟养甲和提督李成栋阵亡后,眼下一直只有绿营镇守,外加江浙方面的豫亲王、洪学士派军协防,极为空虚。”

“至于四川方面,肃亲王和平西王面临云南、川东两地挟制,应接不暇,同样乏力。而湖广北部的襄阳、郧阳虽然在长江北岸,明军一时鞭长莫及,但也只不过自保而已。”

“如此一来,长江以南,我大清别说围剿南廷,竟是连保住江南、江西、福建等地都是乏力的。”

“必须要再度扩军!否则一旦明军趁机扩张,江南便有倾覆之危!”

范文程或许不是什么硬骨头,但却真的是一名具有战略眼光的谋士,当年皇太极整合女真旧部,东征朝鲜、西接蒙古,等等十分具有战略眼光的操作中,背后都有着这名智囊的身影。

正黄旗的实际领头羊索尼闻言后也表示赞同

“范学士说得不错!江南必须要保住,从去年开始,直到现在,咱们也都看出来了,不得不承认,南边那位新皇帝绝非易于之辈,以汉人的话说,是个英明之主,不得不防!最好能够在明年之内就集结大军,趁其羽翼未丰,一举剿灭!”

硕塞和满达海等人也表示赞同。

倒是一旁的豪格有些不渝道

“那有这么简单?羽翼未丰?孔有德十万大军覆灭、湖广失陷后,那南明小皇帝的羽翼就已经丰了!我听闻他在南边招揽流民屯垦皇帝,还把自家的什么皇庄,还有那些个藩王的王庄、卫所土地全部征收拿出来给流民耕种,还减租减负,革新吏治,河南、江西、川中有不少汉人百姓都偷偷潜逃,只为跑到南廷辖地去!若非我查得严,恐怕川中早就跑空了!”

这话当然太过夸张,这年头的人安土重迁,一般不轻易背井离乡,但说得却也是事实,部分活不下去的江西、河南等地百姓却实偷偷往湖广方面跑。

以满清八旗贵族们的文化水平,想让他们认识到海贸、近代化金融财政的重要意义,恐怕很难,但这些立竿见影的农业政策他们却是懂得的,毕竟一些屯垦政策,当年皇太极在辽东等地也曾励精图治过。

范文程正色道

“摄政王,长此以往,这朱由榔,就是第二个越王勾践啊!”

皇太极十分喜爱汉族文化,以至于他继位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些个满洲宗室贵族都喜欢请个汉家士子给自己讲讲典故什么的,所以越王勾践的故事,众人都是清楚的。

多尔衮眯眼严肃道

“他朱由榔想做勾践,想卧薪尝胆,奈何本王不是夫差,绝不得给他韬光养晦的机会!”

众人也没心情去纠正这话里的“僭越”之意,纷纷严肃赞同。

而后经一番商议,多尔衮命宁完我以小皇帝的名义下旨,做出安排。

镇守浙江的端重郡王加封为浙闽总督,统摄浙江、福建两地,命在原有部属之下,再加征三万大军,总计九万人马。

江南多铎、洪承畴加征五万大军,总计十五万人马,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战略集群。

江西谭泰加征两万人马,总计七万;阿济格出镇陕西、山西两地,并在此加征四万人,遣往四川,加强豪格、吴三桂力量。

河南、湖广方面,更是由辅政叔王济尔哈朗亲自坐镇,以镶蓝旗一万精锐为骨干,加征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共十万大军南下襄阳、郧阳两府,泰山压顶。

同时,正红旗的小旗主,满清名将,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也亲提正红旗一部四千余将士以及三万绿营进驻江南北部的安徽地区,作为预备队。

从桂北逃回来的耿仲明眼下也在山东和江南等地重新募兵,重整旗鼓,等尚可喜回来后,便可以在山东重新编练汉军,铸造火器。

如此,直接参与封锁、围剿南明的满清宗室将领就有亲王济尔哈朗、多铎、豪格,郡王博洛、勒克德浑,外加汉人藩王吴三桂、耿仲明以及即将被交换回来的尚可喜,共计八王。

军力更是达到了四十万以上,其中八旗方面,两黄旗、正红、镶红、正白部分参战,镶蓝旗、镶白旗、正蓝旗几乎全部参战,满、蒙、汉八旗无一例外,共计出兵五万多人,约为八旗总数的一半。

为此,多尔衮还在原有赋税的基础上,加派四百万两,称为“平南饷”,用作扩军备战。当然了,这四百万两主要也是由江南、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征集。

没办法,对于此时的满清而言,江南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为经过了天启、崇祯以来的水旱、蝗灾、瘟疫,北方疲敝不堪,紧接着又是老百姓活不下去,揭竿造反,席卷数省,和官军争战十余年,满清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最新章节第28章 八王坐镇,三路会剿,网址:https://www.7v55.com/144/144927/106.html